北京时间 11 月 18 日,由李璇导演、王源演唱的音乐 MV《牧童》摘得 2025 年安森奖(Anthem Awards)“责任科技–最佳人工智能应用”单元银奖(专业评审奖)与公众之声奖(Community Voice)。《牧童》成为本届安森奖“责任科技–最佳人工智能应用”单元中唯一一部入围并获奖的华语作品。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音乐影像中运用 AI 技术的成熟度,也标志着中国音乐影像在国际社会影响力领域迈出的一次重要突破。

安森奖由 Webby Awards 团队创立,由国际数字艺术与科学学院(IADAS)评审,被誉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影响力大奖之一。第五届安森奖从全球 42 个国家、超过 2000 件参赛作品中遴选获奖者,评委覆盖公益、科技、艺术、媒体等多个领域的领军人物。奖项旨在表彰那些以使命驱动、在社会议题中持续产生积极影响的个人、机构与项目。历届获奖者包括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·奥巴马、环保先驱珍·古道尔博士、国际巨星 Lady Gaga,以及芭比、谷歌、Netflix 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与内容,其专业性与国际知名度有目共睹。

在安森奖公布后,北京时间 11 月 19 日,《牧童》MV 又在美国主流社会影响力大奖 Shorty Impact Awards(肖蒂奖)中,获得 Generative AI(AI 生成内容)单元金奖与观众票选荣誉(Audience Honor),可视为“专业评审奖 + 最受欢迎奖”的双重肯定。前后接连斩获两项国际社会影响力大奖,进一步印证了导演李璇在“科技 × 叙事 × 共情”领域逐渐累积的国际影响力。

作为目前少见的、以纯 AI 制作并进入美国主流评审体系的华语音乐视频,《牧童》以 AI 生成的毛毡动画为载体,不仅在视觉语言上完成了一次兼具“手工质感”与“算法想象力”的实验,也在情感层面唤起许多观众对“童年孤独”与“被温柔看见”的共鸣。导演李璇在接受采访时强调,她真正关心的并不是技术本身有多“炫技”,而是技术是否能够成为“表达爱与连接”的媒介:“我们希望通过展现 AI 所具备的温度与柔软,来化解大众对人工智能的焦虑,同时以更温和的方式触及中国社会中对于心理健康的刻板印象,证明商业艺术同样能够承担深刻的社会责任。”她也相信,中国具有商业属性或娱乐属性的项目,完全可以与公益愿景、社会议题相结合,在这一赛道上持续创作出兼具审美高度与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作品。

作为曾执导《卡路里》《孤勇者》等脍炙人口 MV 的导演,李璇这一次,带着《牧童》登上安森奖与 Shorty Impact Awards 的国际舞台,与 Selena Gomez、Andrew Garfield、Headspace、World Central Kitchen 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改变者一同获奖,也再次证明了华语创作者完全可以在“科技、人性与责任”的国际叙事之中占据自己的位置。李璇说:“能与世界上真正在改变世界的人们站在同一个名单上,是对《牧童》、对我、对每一个孤独却仍然在努力发光的人,最温暖的回应。”
对《牧童》团队而言,这次被国际社会多次认可,既是作品本身的荣誉,也折射出新一代中国青年创作者在“人工智能 × 娱乐 × 人文艺术”的交汇处所展现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。它也正在悄悄证明一件事——中国创作者完全有能力用自己的语言与美学,参与并影响全球关于技术、人性与艺术的长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