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声入侵:突发性耳聋的神秘面貌

引言

11月7日,一位焦急的父亲带着儿子小贺来到了武汉民生耳鼻喉专科医院。原来,小贺前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听力急剧下降,耳朵里还伴随着嗡嗡的响声,甚至出现了眩晕的症状。经过检查,小贺被诊断为“双耳极重度突发性聋”和“双耳神经性耳鸣”。

小贺的遭遇并非个例,突发性耳聋,这个悄无声息的“隐形杀手”,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人的听力健康。那么,突发性耳聋究竟是什么?它又是如何悄然降临,夺走我们宝贵的听觉的呢?

突发性耳聋的定义和症状

突发性耳聋,顾名思义,指的是突然发生的、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。患者的听力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急剧下降,有些患者甚至在三天内听力就会严重受损。突发性耳聋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,但近年来,这一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,且发病年龄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。

突发性耳聋的常见症状包括:
– 眩晕:大约一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,其中约一成患者还会伴有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– 耳堵塞:耳堵塞感通常早于耳聋出现,是突发性耳聋的常见前兆。
– 眼震:部分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还会并发自发性眼震。
– 耳鸣:研究表明,大约七成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耳鸣的症状。

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和诱发因素

突发性耳聋的年发病率约为5-30/10万,且逐年上升。虽然该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,但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,医学界普遍认为,精神心理因素、内耳血管病变以及病毒感染等都可能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密切相关。

现代人生活节奏快、工作压力大、经常熬夜、睡眠不足,再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,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耳聋发病年龄的下降。特别是对于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来说,由于这些疾病会导致微血管病变,因此更容易患上突发性耳聋。

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和预后

对于突发性耳聋,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。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包括年龄、病史、病情严重程度等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
一般来说,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周期为1-3个疗程,多数患者在经过正规治疗后,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突发性耳聋的预后因人而异,部分患者即使经过积极治疗,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听力。

预防突发性耳聋的措施

虽然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复杂,但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其发病风险:
– 避免噪音:尽量减少在噪音环境中长时间停留,必要时可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工具。
– 规律作息: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避免熬夜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– 健康饮食:均衡饮食,多摄入新鲜水果、蔬菜,避免暴饮暴食。
– 保持心情舒畅:学会调节情绪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避免过度紧张、焦虑等负面情绪。